【资料图】
最近啦,俄乌冲突的交火范围和火力规模不断地扩大。乌克兰对莫斯科实施了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,外界声称,这是“二战以来,莫斯科遭到的最大规模的空袭”。由此来看,俄罗斯在防空系统上还有待加强,“特别军事行动”也有可能演变为“反恐军事行动”。而面对俄罗斯这个强大的敌人,北约组织及其成员国,可以说就是乌克兰的“坚实后盾”。然而,“成也北约,败也北约”。从某种意义和程度上讲,俄乌冲突巩固了北约内部的团结,同时,也滋生和放大了北约内部的裂隙。
首先说“成”。如果没有北约的东扩,可能就没有这次俄乌冲突的爆发,而乌克兰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,无论是底气、还是军事装备,都离不开北约组织及其成员国的支援。事实上,在这次俄乌冲突爆发以后,乌克兰大部分情况下,只需要出“人力”,其余的都依靠身后的北约,特别是地处欧洲地带的那些北约国家,比如,波兰给予的武器装备支援,可以说已经是举国之力了;德国更是在天然气被切断的情况下,即便花高价也不忘支援乌克兰。所以说,“成”在北约。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。
再来说“败”。这个“败”分为两点:如果说一点是乌克兰之败的话,那么另一点,就是北约之败了。
先说“乌克兰之败”:北约组织及其成员国的支援,表面上看,确实是对乌克兰的一种巨大的助力,可是,随着军援武器装备的升级,也在不断地推动着战火的升级。在俄罗斯力量可以招架的范围之内,这种军援的升级,无疑就是在磨灭和销蚀俄乌双方“谈和”的机会,进一步讲,就是让乌克兰的损失更多、败得更惨。
首先说“成”。如果没有北约的东扩,可能就没有这次俄乌冲突的爆发,而乌克兰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,无论是底气、还是军事装备,都离不开北约组织及其成员国的支援。事实上,在这次俄乌冲突爆发以后,乌克兰大部分情况下,只需要出“人力”,其余的都依靠身后的北约,特别是地处欧洲地带的那些北约国家,比如,波兰给予的武器装备支援,可以说已经是举国之力了;德国更是在天然气被切断的情况下,即便花高价也不忘支援乌克兰。所以说,“成”在北约。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。
再来说“败”。这个“败”分为两点:如果说一点是乌克兰之败的话,那么另一点,就是北约之败了。
先说“乌克兰之败”:北约组织及其成员国的支援,表面上看,确实是对乌克兰的一种巨大的助力,可是,随着军援武器装备的升级,也在不断地推动着战火的升级。在俄罗斯力量可以招架的范围之内,这种军援的升级,无疑就是在磨灭和销蚀俄乌双方“谈和”的机会,进一步讲,就是让乌克兰的损失更多、败得更惨。
毫无疑问,按照北约的协定,各成员国之间本来就有互相约束、互相帮助的责任与义务,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之下,美国主导的北约组织,对欧洲国家的吸引力,确实变得更大了,其集体安全的“优越性”也被进一步放大,并被再一次地凸显出来了。正因如此,芬兰和瑞典最终放弃了不搞军事结盟的立场,申请加入北约。就俄乌冲突而言,客观来讲,在前线“拷打”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,而在后方“煎熬”的却是北约及其成员国。美国成功地为北约树立了一个“强敌”,使得北约成员国之间的联系,更加地密切。因为他们只有团结起来,才可能有“胜算”、有安全感。特别是在个体实力不继、并进一步削弱的情况下,他们能够做的,也只能是不断地抱团取暖了。
然而,正是在这种“金箍咒”式的高度捆绑之下,也形成了“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”的局面。因为依赖性越强、损害性就越大,所以,一旦在某个领域出现裂痕,对于组织而言,都将是体系性或系统性的破坏,给整体带来巨大的打击。按照美国学界的观点,国家与生俱来就具有竞争性,而非合作性。这也就是说,北约组织并非“铁板一块”,各成员国在利益上并非总是一致的,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“小九九”,有的“小算盘”打得还非常之精,可以说是“无利不起早”。尽管都是在同一个旗号之下做事,但是各自的目的却大为不同,有的甚至特别的不纯粹。最近,波兰的军费支出不断地扩大,无论是满足长期国防建设的需求,还是填补现实军事力量的亏空,都不得不让其他成员国“多留一个心眼”。长此以往,矛盾激化之后,“狗咬狗一嘴毛”的事情,也就不可避免了。
特别是,各国参与军事结盟的初衷是,旨在保证自身的安全,但是在美国的主导下,早已让北约成了支持战争的工具,反倒使各国更不安全了。不仅如此,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利益,各国还不得不牺牲自身利益,能源危机、经济危机、军力下降,国内矛盾和问题积重难返,更遑论“战略自主”了。因此,不得不说,美国主导的北约的前景堪忧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极卫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